常用八种养生保健方法
中医养生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,秉持协调脏腑、畅通经络、清净养神、节欲保精、 调息养气、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,形成了一系列的养生方法。

一、体质调护
根据人体形态、生理功能、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, 将中医体质分为9个类型。依体质不同, “因人制宜”选定相应的养生方法,进行体质调护。
(一)平和质(A型)
阴阳气血调和,体态适中,面色红润, 舌淡红苔薄白,脉和缓有力。精力充沛,性格随和开朗。耐受热寒, 睡眠良好,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。
(二)气虚质(B型)
元气不足,疲乏、气短、自汗,舌淡红有齿痕,脉弱等。性格内向,精神不振。不耐受风、寒、暑、湿邪。
(三)阳虚质(C型)
阳气不足,畏寒怕冷、手足不温,喜热饮食。舌淡胖嫩,脉沉迟。性格多沉静内向。耐夏不耐冬,易感风、 寒、湿邪。
(四)阴虚质(D型)伦敦楼凤
阴液亏少,口燥咽干,手足心热,体形偏瘦。舌红少津,脉细数。性格急躁,外向好动,活泼。耐冬不耐夏,不耐受暑、热、燥邪。
(五)痰湿质(E型)
痰湿凝聚,形体肥胖,腹部肥满,口黏苔腻。面部皮肤油脂较多,多汗且黏,胸闷多汗,喜食肥甘甜黏。舌苔膩,脉滑。性格偏温和、稳重,多善于忍耐。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。
(六)湿热质(F型)
湿热内蕴,面垢油光,口苦口干,舌质偏红,苔黄腻。形体中等或偏瘦。容易心烦急躁。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、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。
(七)血瘀质(G型)
血行不畅,肤色晦暗,舌质紫黯或有瘀点,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,脉涩。易烦,健忘。不耐受寒邪。
(八)气郁质(H型)
气机郁滞,神情抑郁,忧虑脆弱,舌淡红, 苔薄白,脉弦。形体瘦者为多。对精神适应能力较差, 不适应阴雨天气。
(九)特禀质(I型)
先天失常,生理缺陷,过敏反应者。 养生适应能力差。

二、饮食养生
饮食养生简称”食养”,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, 合理地摄取食物,以营养机体、维持健康、保健强身、 延年益寿的活动。药食同源,食物的性能决定其可养生治病, 主要有性、味、归经、升降浮沉等几个方面内容。
“性”是指食物具有寒、凉、温、 热4种性质,称”四性”或”四气”。凡适用于热性体质或病证的食物, 就属于寒凉性食物。
“味”是指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5种基本的滋味, 另外还有涩味和淡味,泛指”五味”。《本草备要》记载:”酸者能涩能收,苦者能泻能燥能坚,甘者能补能缓, 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,咸者能下能软坚,谈者能利窍能渗泄, 此五味之用也。”概括为酸收、苦坚、甘缓、辛散、咸软。
“归经”是食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, 即主要对于某脏腑及其经络发生明显的作用, 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。在实际应用食物调养时,应将多种性能结合起来综合考虑,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。
饮食养生大要有四:一要”和五味”, 即食不可偏,要合理配膳,全面营养;二要”有节制”,既不可过饱, 亦不可过饥,食量适中,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; 三要注意饮食卫生,防止病从口人;四要因时因人而异。

三、传统运动
运动养生,又称传统健身术, 是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,以活动筋骨、调节气息、 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、疏通血气,和调脏腑,达到增强体质、益寿延年的目的。要运动适度,循序渐进,”动以养生,静以养神”, 持之以恒,坚持不懈。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, 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。
传统养生运动的特点,主要有三:
养生
一是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养生运动。以中医的阴阳、脏腑、气血、经络等理论为基础,以养精、练气、调神为基本要点,以运动为基本锻炼形式,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、实、动、 靜,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、俯仰,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、神、气、血、表、里的协调统一。
二是注重意守、调息和动形的协调统一。 意守指意念专注,调息指呼吸调节,动形指形体运动, 三者协调配合,体形神一致、意气相随、形气相感,形体内外和谐、动静得宜。
三是融导引、气功、武术、医理为一体。 传统的养生运动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 是千百年来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来的。
目前,全国普及推广的传统健身运动有:太极拳、易筋经、五禽戏、六字诀、八段锦。

四、经络保健
中医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,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,采取针灸、推拿等方式,达到梳理经络、调和阴阳而最终实现祛邪治病,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。经络保健以调整经络、刺激腧穴为基本手段, 以激发营卫气血的运行,达到和阴阳、养脏腑的作用,有病治病, 无病防病,增强体质,益寿延年。
经络保健常用疗法有针灸、推拿、穴位贴敷等,针灸疗法需要具备相应执业资质才能实施。

五、药物养生
运用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药物, 达到延缓衰老、健身强身目的的方法称药物养生,具体应用着眼在补、泻两个方面。在应用过程中,应注意6条原则,即不盲目进补、补勿过偏、辨证进补、盛者宜泻、泻不伤正、用药宜缓。
具有益寿延年效果的中药很多,大致可分为: ①补气类,②补血类,③滋阴类,④壮阳类等。

六、起居调养
《黄帝内经》中讲,”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 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” 。起居有常指起居作息,要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,并形成规律。
中医养生家认为,起居有常有益于健康, 保持阴阳运动平衡协调,也就是古人所说的”日出而作, 日落而息”,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。
古代养生家认为,春夏宜养阳,秋冬宜养阴。春季应”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”,夏季应”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”, 秋季应”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”,冬季应”早卧晚起, 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”。
居住环境至关重要。中医认为, 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寿命的长短。养生专家历来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。同时, 古人主张劳逸”中和”,有常有节,认为劳逸过度、 精竭形弊是导致内伤虚损的重要原因,故要劳逸适度。

七、娱乐养生
娱乐养生是用娱乐这种人类普通的行为使人们情绪偷悦、怡神养性,达到防病健身、保健养生的目的。娱乐养生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重在健身,要亲身参加娱乐活动的操作,如弹琴、唱歌、跳舞、下棋、栽花种草、作诗、 绘画等;另一种是重在养心,不需要亲自去参加娱乐活动, 如看文娱活动表演、看电影等。
琴、棋、书、画被古人称为四大雅趣,也是娱乐养生的主要形式和方法。音乐是养生疗疾的良药,可抒发情感、调节情志、调和血脉、怡养五脏、动形健身。弈棋可养性益智,使身心舒畅。书画融学习、健身及艺术欣赏于一体,在艺术中享乐,达到养生健身之目的。唱歌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。养生专家也多提倡远足郊游,欣赏山水优美风景,观赏花木鸟鱼。

八、精神养生
精神养生就是在中医”天人相应”整体观念指导下,通过怡养心神、调摄情志,心态平和乐观、开朗豁达,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。养生家认为精神养生在于静养,静养之要在于养心。”儒曰正心,佛曰明心,道曰炼心, 要皆参修心学一事”。调神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情静养神
(二)立志养德
(三)修身养性
(四)调摄情绪
九、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》中推荐的10种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
(一)叩齿法
每天清晨睡醒之时,把牙齿上下叩合, 先叩臼齿(口腔后方两侧牙齿)30次,再叩前齿30次。有助于牙齿坚固。
(二)闭口调息法
经常闭口调整呼吸,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。
(三)咽津法
每日清晨,用舌头抵住上腭,或用舌头舔动上腭,等唾液满口时,分数次咽下。有助于消化。
(四)搓面法
每天清晨搓热双手,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,到额部双手向两侧分开,经颊而下。可反复10余次,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。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,消除疲劳。
(五)梳发
用双手十指插人发间,用手指梳头,从前到后按摩头部,每次50~100次。有助于疏通气血,清醒头脑。伦敦私做
(六)运目法
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十余次,再自右至左转动十余次,然后闭目休息片刻,每日做4~5次。可以清肝明目。
(七)凝耳法
两手掩耳,低头、仰头5~7次。可使头脑清净,驱除杂念。
(八)提气法
在吸气时,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,稍后,再缓缓呼气放下,每日可做5~7次,每次5~10min。有利于气的运行。
(九)摩腹法
每次饭后,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 次左右。可帮助消化,消除腹胀。
(十)足心按摩法
每日临睡前,以拇指按摩足心,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。有强腰固肾的作用。
内容来源:《生活方式与健康》——作者:张双学,白伍泉,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

张双学简介:
西安市临潼区原人大二级巡视员、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、高级健康管理师、陕西省养生协会常务理事、陕西省健康管理行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、显示老龄健康协会健康专家顾问。热爱医学,潜心研究健康养生。伦敦全套
英国私做
